《离骚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7-10 23:25:46
《离骚》教学设计

《离骚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离骚》教学设计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离骚》教学设计1

教学目标

1、了解屈原的生平,领悟其爱国的实质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。

2、诵读课文,抓住关键词语,疏通诗句,培养学生初步鉴赏、评价古诗文的能力。

3、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,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。

4、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。

重点

1、了解屈原生平及<>的一般特点。

2、鉴赏重要语句,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。

难点

1、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。

2、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,了解<>的浪漫主义特色。

教学时间:三课时

教学步骤:

预习

1、正音

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骐骥 申椒 昌被 惮 踵 荃 謇 羌

2、朗读课文,注意语调和感情。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

使用多媒体课件,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:

屈原被楚怀王流放,形容枯槁,行吟泽畔,抱石沉江。

提问: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,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?(学生答:屈原)

(老师深情的说)因政治上的不得志,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。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,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、赛龙舟习俗。

二、有关资料

1、屈原生平

屈原,战国末期楚国人,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。名平,字原,丹阳(今湖北秭归)人。他出身于楚国贵族,与怀王同祖。屈原学识渊博,对天文、地理、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,善外交辞令。

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,即圣君贤相的政治,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,有强烈的忧国忧民,忠君致治的思想。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。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,如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

屈原曾任左徒,辅佐怀王,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,起草宪令及变法;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,两度出使齐国。因受小人的陷害,他两次被流放,最后投汨罗江而死,以示忠贞爱国之怀。

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<>。

2、楚辞

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。它受<>的某些影响,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。在战国中期,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,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。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,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。在他的影响下,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:宋玉、唐勒、景差等人。

楚辞的特征,宋代黄伯思在<>中概括说:盖屈宋诸骚,皆书楚语,作楚声,记楚地,名楚物,故可谓之楚辞。除此之个,<>中屈、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、神话故事、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、浓郁的抒怀风格,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。其次,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、灵活变幻,词藻华美,对偶工巧,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。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,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3离骚的含义

关于<>篇名的涵义,古今各家说法不一。司马迁在<>中释为离忧。班固在>中释为遭忧。王逸在<>中释为别愁。后人多各从其一说。近世学者,则有人据<>伏戏<>。楚<>只及王逸注<><>,皆曲名也,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,离骚即劳商之转音,因而推论<>本为楚国古乐曲名。

三、诵读课文

1、录音机或老师范读,学生跟读

老师总结:

(1)骚体诗的朗读节奏:一般是三、四个节拍,随文切分。

(2)兮字是语气助词,读时应拉长语气。

2、学生自由诵读。读时注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四、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。

第二课时

任务:初步感知,疏通字词

把握主旨

教学过程:

一、抽生翻译课文

二、字词小结

1、实词

苗裔:后代子孙 孟陬:正月 揆:揣度 扈:被,披 辟芷:幽僻的白芷。芷,香草名,白芷 汩:水急流通状 搴:攀、折 骐骥:骏马 申椒:申地产的椒 昌被: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,比喻狂放不羁 惮:害怕 捷径: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:脚后跟 荃:香草名,喻楚怀王 謇謇:忠贞的样子 羌: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:神明,有远见的人,喻楚怀王

2、古今异义

朕:第一人称代词我的

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

以为:以之为的省略

认为

代序:依次替代

代替序言的文章

纯粹:美德,完美

1、不搀杂别的成分 2、副词,表示判断、结论的不容置疑

捷径:邪出的小路

近路

党人:结党营私的小人

同一个党派的人

武:足迹

关于军事的

3、通假字

辟:通僻,幽僻

道:通导,向导

正:通证,作证,为证

4、词类活用

名余曰正则兮 名,名词用作动词,命名,取名。

字余曰灵均 字,名词用作动词,给人取表字。

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,形容词用作名词,美德

5、特殊句式

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,宾语前置,应为不与吾。

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

三、主旨把握

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
明确:课文节选部分,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:自叙身世;自叙追求(品德、才能、理想);回顾历史,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。从这三层中,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、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,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、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。

第三课时

任务:分析<>内容及写作特色

一、想像练习

在你的想像中,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?

血统高贵,器宇不凡(皇句)

……此处隐藏38109个字……

五、结课

六、作业:

写一篇学  教学任务:

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+群文比较

教学过程:

一、直导:

这节课,探究《离骚》的艺术成就,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,或者比喻象征手法

二、深入解析:

-找出节选部分的例句

扈江离…朝搴阰…既替余…步余马…

制芰荷…芳与泽…佩缤纷…

怨灵修…众女嫉…日月忽…

1、用香草装饰自己,比喻自己有高尚的品德、注意加强人格修养

用香草比喻群贤

灵修美人比喻君王

惟草木一句中美人理解:君王或自比

2、为什么以“美人”自喻?

(汉代)王逸《离骚》序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谕,……灵修美人以媲于君。”

例如:唯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,谣诼谓余以善淫。

补充:班昭在《女诫》中云:(女)事夫如事天,与孝子事父、忠臣事君同也。

分析:

思夫——渴望报效;受宠幸——君主重用;受冷落——怀才不遇。

美人迟暮——烈士暮年;薄情——君主疏远;弃妇——排挤打击。

示例分析:

《宫词》(白居易)

泪尽罗巾梦不成,深夜前殿按歌声。

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薰笼坐到明。

鉴赏:诗中白居易借被遗弃宫女之口,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,未被赏识且被遗弃的苦闷。

《离骚》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

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;

恶禽臭物,以比谗佞;

灵修美人,以媲于君;

宓妃佚女,以譬贤臣;

虬龙鸾凤,以托君子;

飘风云霓,以为小人。——王逸《离骚经序》

4、作用:

各种香花香草,具有象征意义,使作品含蓄,富有韵味,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意蕴美。

三、其他技巧体会

一)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、音乐性?

①在句中普遍使用“兮”字。“兮”字是语助词,没有实在意义。用在上下句中间,增加了停顿,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。

②大量使用对偶句。

屈心而抑志兮,忍尤而攘诟。

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

③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。如“郁邑”“侘傺”“陆离”是双声词,“岌岌”“菲菲”是叠音词。

二)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。

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——“灵修”本意是神仙,此指君王。

众女嫉余之蛾眉兮,谣诼谓余以善淫。——“蛾眉”比拟自己的美德。以“众女”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。

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。——“鸷”比拟诗人,“鸟”比拟周围群小。

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高余冠之岌岌兮,长余佩之陆离。——以衣服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。

佩缤纷其繁饰兮,芳菲菲其弥章。——比拟诗人品德高洁。

三)对比

群小奸佞----------→屈原的忠心,耿直,卓尔不群

四、整体再读课文感知+练  首先,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。“高余冠之岌岌兮,长余佩之陆离。”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”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“屈原”二字,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,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。

其次,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。

第一,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,主张法治(“规矩”“绳墨”),主张举贤授能。

第二,他主张美政,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(“哀民生之多艰”“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”),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。

第三,他追求真理,坚强不屈(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,岂余心之可惩”)。这个形象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,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,也给了他们以力量。

五、初步多角度群文比较

一)内容上:

弃妇诗,逐臣诗

《氓》里的弃妇之所以被弃,《离骚》节选里的逐臣之所以被逐,都不是因为自身的过错,他们都难以把握自身的命运,也都曾遭遇困境,但最终没有妥协。

正是因为他们有许多共性,对弃妇诗的解读出现了有本意向象征意多元引申的阐释方式。众多文人在创作中也开始以弃妇喻逐臣,以男女喻政治、喻君臣,这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如曹植的《七步诗》、朱庆余的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、张籍的《酬朱庆余》都是这种类型。

二)风格上:

《诗经》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,

《楚辞》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,屈原的《离骚》是《楚辞》的代表作,所以《楚辞》又被称为“骚”或“骚体”。

《诗经·国风》则和《楚辞》并称“风骚”。

《氓》恰好选自《国风·魏风》,是一首魏民歌。

不同点:

(1)形式不同,《诗经》为整齐的四言诗,《离骚》句子不拘长短,可六言、七言。

(2)表现手法不同:《诗经》为现实主义手法,《离骚》为浪漫主义手法。

相同点:都运用了赋、比、兴的手法。

《氓》里用来比兴的物象,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物,这是由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所决定的,限于诗歌篇幅,《氓》里的比兴只能以零散单一的形式出现,无法构成系统,往往只是这一首诗里的一两个意象。

《离骚》(节选)发展了《诗经》中的比兴手法,用于比兴的物象,不再局限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,凡诗人所见所闻所梦所想,都可能见诸笔端,如灵修、美人。《离骚》全诗里还有宓妃、佚女、虬龙、鸾凤等词。这种虚构的想象复杂深刻,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,极现浪漫主义特色。

此外,《离骚》(节选)里用于比兴的香草,在整首诗里共有几十种,就如江离、辟芷、秋兰、桂树、秋菊等,构成了一个恢弘的抒情体系,形成了香草美人传统。

六、小结

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,镌刻着心志的诗文,还是穿透时空,雕镂我们的灵魂。贯穿全诗的忠怨之情,让我们感同身受。因忠生怨,因忠之切,所以怨之深。

伟大的艺术,自是美的无尽藏。

首先是,屈原光辉人格的崇高美,美政理想,矢志报国∕深厚的爱国情怀,使他的人格峻洁、高大,为我们中华文化奠定的是深沉刚烈的精神底色。屈原——面向风雨的歌者(鲍鹏山)

其次是,慷慨激昂的悲壮美,屈原的悲剧是政治的悲剧,他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,对后果有足够的估计且义无反顾,他坚毅不屈,苦苦追求,这些昂扬的诗句,让我们感受到一股不能自已的激越、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。

三,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,香草美人的写法,发展了《诗经》以来的“比兴之义”,

使诗歌更绮丽。

六、作业:屈原名句摘抄并赏析。

《《离骚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